您的位置:首页 > 资讯 > 掌跖脓疱病白醋(掌跖脓疱 )

掌跖脓疱病白醋(掌跖脓疱 )

2023-03-15 05:30:08
391

掌跖脓疱

掌跖脓疱

掌跖脓疱病又称出现跖掌部脓疱病,是一种在红斑基础上出现密集的针头至粟粒大小的无菌性小脓疱。脓疱可扩大融合,有时小脓疱可融合,疱内容澄清,易于干涸。皮损周围有较多的红晕。自觉疼痛和瘙痒。常伴有发热1、乏力1、头痛、全身不适等,皮损广泛时可形成寒战1、脓疱1、脓疮破溃结痂等。

掌跖脓疱病又名出现于掌跖,多由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白色念珠菌等所引起,以红色毛癣菌和石膏样毛癣菌较多。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这种病是由于掌跖部位的水疱性皮肤病,它的特点是在掌心,足底出现大小的水疱,有些患者的皮疹呈对称性,大约有5mm左右,大约在半个指头大小,水泡会迅速扩散到手指根和脚趾。它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可以引起指头大小的红斑或小丘疹,水泡破裂后出现糜烂、溃疡,并会引起疼痛、灼烧感。那么,这种病的临床表现到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

步骤/方法:

1、掌跖脓疱病是一种常见的,一种发生在掌跖部位的疾病,它的症状是在我们的手指上出现大大小小的水疱,水疱壁薄,疱液清,周围有红晕,疱内常有少许液体从疱底部流出,多数患者在一周后能自愈。

2、掌跖脓疱病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全身治疗、局部治疗和物理治疗。全身治疗主要是采用抗生素药物。局部治疗可选用1%甲紫溶液或0.1%龙胆紫溶液、1%依沙吖啶溶液湿敷,或涂以1%龙胆紫溶液。

3、掌跖脓疱病患者的局部治疗可用1%龙胆紫溶液、3%~2%龙胆紫溶液、1%~2%龙胆紫溶液、3%硼酸溶液或0.2%新霉素软膏、5%鱼石脂软膏外用。如果疱疹面积较大可用抗生素软膏、阿莫西林溶液、1%甲紫溶液、氯霉素溶液及糖皮质液等涂患处。

注意事项:

掌跖脓疱病的治疗需注意的事项是,患者应该注意保持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尤其是在夏季的时候。要保持患部的皮肤清洁干燥,在患病期间,尽量避免出现抓挠的情况,以免感染,引发感染。

掌跖脓疱治疗

掌跖脓疱治疗

掌跖脓疱病()又称掌跖脓疱病,主要累及掌跖部的手掌部位,以掌部和足底最常见。初起时局部发生红斑、丘疹,表皮脱落后出现小脓疱,数天后脓疱可变成脓疱,并可干燥脱屑,皮疹逐渐融合成片。自觉瘙痒。因病情发展而伴有疼痛。常因抓破而继发感染,出现脓疱、脓痂,周围有明显红晕,脓疱干涸或结成痂,鳞屑又厚又硬,有时可有不同程度的瘙痒。

【病因】

掌跖脓疱病的病因不明,与多种因素有关。

1.病原菌感染

主要侵犯皮肤的表皮深层,有时累及真皮浅层,甚至可穿透表皮,但皮肤尚可分离。由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掌跖脓疱病可分为表皮内脓疱和真皮内脓疱,前者多为单侧,偶见于双手,有时累及面、躯干及四肢等部位。

2.自身接种传染

由于手掌或足底长期受压及摩擦,从而出现局限性红肿、水疱、脓疱。

3.其他因素

如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和继发感染等。

【临床表现】

掌跖脓疱病的症状有:

4.局限性的皮疹可发于掌跖部位,一般不出现对称性。

5.自觉症状较轻,可无自觉症状。

6.自觉症状较重,在掌跖多发生大疱。

7.自觉症状较轻,有时伴掌跖脓疱病。

8.病程一般为4~6周。

【鉴别诊断】

掌跖脓疱病

9、病因不明。有时在手掌或足底部位发生红斑、水疱,表面有细小的裂隙,有脓性液体渗出,而后干燥结成痂,痂脱而愈。

10、自觉症状较轻,无自觉症状。

11.好发于掌跖部位,一般不发生在掌跖。

12.自觉症状轻重不等,一般有明显瘙痒。

【治疗】

13、内用药治疗

内用药物:甲氨蝶呤、维生素b12、硫代硫酸钠、复合维生素b等,以及维生素b2、复合维生素b等。

14、外用药治疗

根据掌跖脓疱病的临床分型及特征可选用外用药治疗:

15)水疱干涸、糜烂结痂时可外用复方水杨酸酊,如复方咪康唑洗剂、复方雷琐辛酊、咪康唑乳膏、复方氟米松软膏等,以维持皮肤表面干燥。

16)糜烂渗液减少时外用抗生素制剂。

17)干燥脱屑时可用2.5%水杨酸软膏、2.5%~10%鱼石脂软膏或复方咪康唑霜,每天1~2次。

18)皮损处用复方锌铜液浸渍患部,每天1~2次,待干


任何关于疾病的建议都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面对面诊断,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法律责任。

免责声明:本站上所有内容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